2020年,雄安新區容東綜合運動館的設計伴隨著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的建設展開。項目位于容東片區北側居住組團間的綠化公園內,基地東西方向85米、南北方向110米,用地面積約9400平方米,建筑限高24米,周邊規劃人口11.7萬人,屬于較為典型的高密度城區環境。
“場地層疊式”——高密度城市環境下的空間集聚
容東綜合運動館主要功能包括1片冰球場、6片籃球場,以及為社區服務的餐廳、健身等多個室內外活動空間。在如此復雜功能條件以及僅僅不到1萬平方米的用地條件下,尋求空間高效整合和聚集成為必然選擇。方案采用了集約化、層疊式布局方式,對主要功能空間模塊進行平面和立體維度的延展與疊合,形成從地下到屋頂的多重活動標高,將空間集聚,發揮土地最優效能,以應對建筑功能及用地條件的復雜性。
全民健身及高效運營理念下的功能瘦身
容東綜合運動館項目從策劃之初便定位為一個面向周邊社區居民的高效社區型體育設施,十分注重功能配置在今后運營使用時的高效性。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功能上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觀眾和競賽用房,使得運動場地面積與建筑面積的比值達到近70%,而傳統體育場館的這一數值通常在30%以下。高效運營理念下精簡、瘦身的體育場館功能,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運動場地,也展現了越來越多的體育設施正從傳統的競技體育向更廣泛的全民健身導向轉變。
與社區生活及公園景觀高度融合
建筑體量方面,內外呼應、錯動層疊的建筑體塊,弱化了大型公共建筑在社區中的壓迫感,同時創造了一系列開放性空間,如平臺、廊道、架空、下沉庭院、屋頂運動場地等,與周邊公園景觀巧妙地相互連接。建筑內外的功能與空間融為一體,高度復合,充分發揮了建筑的公共性和社會價值,為社區搭建了一幅全時段、全齡化的生活場景。與此同時,建筑立面采用了有別于傳統體育建筑宏大的設計風格,建筑體量得到分解,小尺度的立面細節更容易使建筑在社區空間里創造獨特的、親民的體驗。
室內空間的熱舒適與能源平衡
化整為零、層疊式的設計手法,使得幾乎每一運動空間幾乎都具備貼臨室外的條件,運動空間從傳統的“封閉式”轉變到“開放式”,從而具有更加優越的自然采光和通風條件。通過CFD模擬可以得知,冰球館、籃球館等多個主要功能房間采光系數的達標比例大于70%(注:60%即可視為優秀)。場館內的平均風速也從0.2m/s ~1.3m/s不等,使得過渡季節的室內空氣質量適宜。
下沉庭院的引入,不但豐富了室外空間層次,更為室內地下的活動空間帶來通風與陽光。此外,建筑體塊層疊錯動,形成大量的懸挑與架空,創造豐富的遮陽和陰影空間,大大降低夏季熱輻射。外墻遮陽構件的采用,有效避免太陽光直射,減少室內太陽輻射,年累計輻射量相比減少近34.6%。
結構設計的高效性與安全性
由于本項目要求采用9度進行抗震設防,結構設計采取隔震和減震雙重手段,使用了減隔震支座、屈曲約束支撐等先進技術措施,降烈度設計,減小梁柱尺寸,從而騰出更多的平面和凈高空間,在用地面積和建筑高度均有制約的情況下,確保了場館在提供高效的健身體驗的同時,也能夠為社區居民提供最高水平的安全保障。
立足群眾賽事與全民健身的場館運營
容東綜合運動館竣工交付使用后,圓滿承接舉辦了2023年首屆“雄安杯”京津冀冰球俱樂部聯賽、2023年雄安新區三人籃球文化周、2023雄安建設者乒乓球聯賽、2023年世界機器人大賽雄安新區城市選拔賽、2023年首屆及2024年第二屆容東片區全民健身大會、2024年“長城之巔”京津冀擊劍公開賽、2024年雄安新區“全民健身日”等一系列賽事活動,并作為河北省保定速滑隊駐訓場地使用,同時,場館內也為市民精心打造了各種文體休閑生活場景。
雄安新區容東綜合運動館,融合了大跨度空間疊加、綠色低碳和隔震減震等多項新技術新工藝,將全民健身與社區生活作為最重要的主題,將高效、親民、低碳的理念貫穿始終,營造了一處融入社區、為日常運動和生活而設計的活力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