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簡介:
臨港103 地塊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臨港新城的南端,規劃范圍北起環湖三路,南接?;罚鹘雍8鄞蟮?,東臨B7 路。
本次城市設計任務主要是:兩個落實、三個創新。
兩個落實:一是基于臨港新城轉型發展的新要求,落實低碳、 科技、創新等新的發展理念,實現與區域聯動發展。二是基于已有策劃成果,在項目設置、體量匹配、開發與運營模式設計等方面,深入解讀和落實報告核心內容。
三個創新:一是在城市功能支撐體系上,基于區域統籌的思想,綜合評估土地價值,明確開發區域、開發強度與分期建設步驟,細化各地塊功能定位與項目配置,并探索空間復合利用、彈性使用的政策途徑。二是在城市空間布局上,基于經濟要素流動方向,利用現狀自然要素,有機組織公園、水系、綠地廣場、街道界面、天際輪廓線、視線通廊與對景等空間要素,以及商業零售、商貿辦公、文化創意、游憩休閑、生活居住等功能要素,探索經濟要素與交通要素、空間要素、景觀要素間互動融合的新模式,形成開放、連續、有序的特色城市景觀。三是在建筑形象上,基于“未來科技”這一基本理念,分析國內外科技建筑設計潮流,探索與其相匹配的創新建筑形式。
項目特色
設計結合臨港建設未來“科技創新城”的背景,以“科技+商貿、科技+生命、科技+生活、科技+生態、科技+運動、科技+文化”為手段,打造了一個具有經濟、空間雙重吸引力的無界社區。
設計內容
1.規劃主題:
(1)未來鏈:未來鏈是指基地內規劃的商貿帶,以商貿產業為主,串聯未來生命科技園區、商貿綜合體、高精尖服務業辦公、文化體育綜合館等節點,同時北側聯系已建成的藝術館、南側聯系海洋科創城特色建筑,帶動經濟與科技主題的相關產業發展,是創造未來人氣、品牌、價值的重要引擎。
(2)藍綠核:藍綠核是指以基地內部水脈與公共綠地組合形成的開放空間,是基地內主要的生態核心。同時,在藍綠公共開放空間內,設置城市綠地公園、濕地、科技運動公園等休閑活動設施,提升環境活力。
(3)融合樹:融合樹是指生活版塊與產業、環境的交織,形成點線面結合的生活網絡。居住與產業緊密結合,提供緊湊型的產業生活模式,創造職住平衡的生活工作空間;居住與環境緊密結合,創造宜人生活環境。
2.城市設計策略:
(1)區域協調策略:土地使用規劃、公共服務設施、道路交通、綠地系統;
(2)功能融合策略:切片發展、運營導向、鄰里生活;
(3)低碳交通策略:道路系統、交通設施、慢行系統;
(4)生態友好策略:綠地系統、水系規劃、低影響開發;
(5)標桿形象策略:區域景觀提升、景觀體系結構、景觀廊道與地標規劃、建筑空間和肌理規劃、建筑高度和天際線規劃、界面銜接;
(6)立體開發策略:立體開發思路、地下空間規劃、地面步行系統、二層連廊系統;
(7)智慧市政策略:智慧市政管理、給水工程規劃、污水工程規劃、雨水工程規劃、海綿城市建設落實、電力工程規劃、通信郵政工程規劃、燃氣工程規劃、智慧市政運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