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TJAD 2012-2017作品選》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本作品選是對TJAD過去五年重要作品的一次回顧與思考,其中精選的60個項目記錄了TJAD的創作軌跡,也凝結著TJAD人的智慧與汗水……
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丁潔民:
“我們以此作品的集結出版作為對上一個五年的過往成就的小結,一方面是希望能較為完整的呈現TJAD的創作水準、技術能力及價值導向;另一方面也是給予我們自己以前進的動力和保持腳踏實地精心設計的工作作風,并呈現出更多能夠喚起文化沉思的建筑作品。保持行業的引領地位是TJAD不懈努力的方向,希望我們的設計作品能夠為每一個城市帶去新的活力,而通過這些作品,讓TJAD的設計精神傳播到更為廣闊的交流平臺,助力行業進一步發展?!?/p>
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 吳長福:
“同濟設計近期代表作品又如期亮相。一個設計機構的階段性業績,既依賴于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與發展形勢,更反映出一個階段內設計機構自身的運行狀態與對產品質量的追求。同濟設計作品是依托同濟設計集團長期以來的管理、技術與文化積累,針對特定的社會需求,通過設計人員艱苦的專業性勞動所完成的創作成果。它們既烙有同濟設計的歷史印痕與特質,又透射著超越以往的新探索與時代感,從而呈現出一種在傳承中不斷進取的整體品牌風貌。
設計作品的閱讀,即便專心致志、窮盡精力,仍是對于事物表象的關注。從中我們雖然可搜尋到許多精彩的設計語匯,但無法了解其深層的、多重意志博弈下的設計生成過程。然而,一旦把眾多設計作品看作是一個互相聯系的整體,便可捕捉到一些線索,并足以藉此去認識一個設計團體于個體之上的集體設計取向與作為。從同濟設計近期代表作品的群像中,可由自我完善的縱向維度與行業比較的橫向維度,來體會同濟設計對于隱涵于作品之中的若干重要辯證關系的出色把握。興許,這正是一個優秀設計機構的身份所現、實力所為與成功所在?!?/p>
從作品集所收錄的60個項目可以看出,過往的五年內,TJAD的項目類型更加多元,項目技術更加集成,項目設計更加精細。
TJAD傳統強項文化建筑充分體現了設計創作中的文化引領作用——我們既積極參與了國際國內的“大事件”,交出了像米蘭世博會中國企業聯合館、北川地震紀念館這樣的焦點建筑;我們同時也設計出大量真實且關聯城市文化發展的建筑,積極地為地方建設貢獻智慧,使得建筑呈現出紛繁的多樣性,以求真正推動所在區域的文化交流,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如山東美術館、范曾藝術館、劉海粟美術館、上海棋院、吳中區東吳文化中心等項目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本書也同時收錄了TJAD一直關注的辦公、商業、體育、交通、教育、醫療、酒店和既有建筑改造等方面的項目,以便更為全面的解讀與回顧集團近五年的發展。它們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過去五年中TJAD在全國各地的大型建筑中所發揮出的巨大的輻射能量以及篤定有聲的建筑態度。
此外,我們也保持著與各大國際知名建筑事務所的緊密合作關系,隨著上海中心、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交響樂團遷建工程及保利大劇院等項目的建成使用,充分證明了TJAD有能力整合不同領域的優秀資源和先進技術,為所有的參建者提供良好的合作平臺,為每一座城市的地標性建筑建造保駕護航。